语言文化学院举办《什么是汉语?——汉语同质观与异质观辨析》讲座

2025-04-27 56 作者:阚楠 来源:语言文化学院

4月24日晚,由语言文化学院主办的“聚贤集智,语苑生花”教授系列讲座之一《什么是汉语?——汉语同质观与异质观辨析》在知信楼306报告厅如期举行。语言文化学院院长刘中富教授主讲。

刘中富教授从汉语的界定难题切入,指出《现代汉语词典》虽将汉语定义为“汉族的语言”,但未触及其深层次内涵,同时巧妙利用AI学习工具融入汉语界定难题的讲解中。


汉语之古今部分,刘中富教授通过《诗经·蒹葭》与杜牧《山行》的韵律对比,生动展示了从上古汉语到当代汉语的语音演变轨迹。

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与方言对比研究部分,报告以“晚”“月亮”的多种方言称谓为例,揭示汉语“七大方言体系”的丰富性。现场展示的山东临沂方言发音示例,引发听众热烈讨论。刘教授强调,方言不仅是地域文化密码,更是语言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谈及汉语之内外,报告援引索马里驻华大使、加拿大人大山等典型案例,展现汉语的传播活力。通过解析“咖啡”“黑客”“YYDS”等外来词与网络语的演变,刘教授指出当代汉语正形成“北京话基底+书面语规范+方言元素+外语借词”的混合型态。

讲座尾声,刘教授引用明代陈第“时有古今,地有南北,字有更革,音有转移”等名言示例,强调汉语研究需秉持动态发展观。本次报告作为我院“聚贤集智,语苑生花”教授系列讲座的重要组成,为师生搭建了理解中华语言文化深层肌理的学术平台,展现了语言学研究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时代价值。

图片:李奕欣、丁婕茗   初审:阚楠  复审:全莉   终审:刘奕蔓